查看原文
其他

农村社工服务孤寡老人的技巧

叶金梅 邂逅社工 2022-08-04

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出现,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,他们的生活正逐步陷入困难,他们时时刻刻遭遇到养老、孤独、病痛等。他们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类群体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所开展的社会服务;农村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,增进农村的社会福利,推动农村的社会发展


个案背景

FYY(化名),女,91岁,中度耳聋,低保户,10年前丧偶,独居。育有二女,均已嫁人,有各自家庭,两个女儿也是花甲老人,大女儿65岁,随儿子一起佛山生活,主要工作带孙子;小女儿63岁,随子女生活在县里,距离FYY家三四公里,主要工作带孙。FYY是个农民,没有退休金,目前生活来源于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500元、120元的农村养老金、30元高龄津贴;二个女儿每人200元的生活费。FYY行动不便,只能在家门口附近活动,生活的物资由生活在县城的小女儿负责置办,定期购买生活必须品送到其家中。家里布置朴素简单,一台14寸黑白电视是看上去最昂贵的电器,还几张老旧的木櫈,这是她的全部家当。FYY性格比较开朗,邻居年龄相仿的两三位老人们来找她聊天,她家门口有一长的石板,老人坐石板上拉拉家常,关系良好,家庭支持网络以二个女儿为主,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。

问题与需求评估

一是年迈体弱,健康需求问题,老人患腰痛病,腰已严重佝偻,无法挺直身子,走路不便,需柱拐杖;右脚小脚趾长期不明原因的溃烂疼痛;眼疾,视物不清,痒,流眼泪等。 老人对疾病的认识度不高,总会说道,人活得岁数大太了就是没用,还一身的病痛,自己辛苦,还连累孩子,不如早点死算了。

二是经济压力问题,FYY长期需要内服药与外擦药,日常多数药品由二个女儿购置给她使用,老人虽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,但门诊的医药费报销还覆盖不到,且老人无法自行到社区医院就诊。FYY希望女儿能带她到广州去就医,能把身体的毛病治好,女儿则表示一方面担负不起高额医药费,因为她们都没有工作,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富裕;另一方面认为母亲年纪大了,难免会有些身体毛病,身体不适时带她就近治疗便是了。

三是长期独居生活,活动空间仅限于家里、压力源多,情绪难以得到缓解,对社工或亲人的探访都感到由衷的高兴,社工每次到访时,FYY总有倾诉不完的生活上的困苦。

服务目标与内容

依据危机介入理论,识别FYY的危机因素,解除自杀隐患。社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引导FYY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了解和分析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状况欠佳,身体疼痛不适,行动不便,不能自行走出村寨;女儿照顾各自家庭之余,还要隔三差五的上门来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,感觉连累到女儿。社工专心的聆听FYY的诉说,借助简洁易懂的语言回应她,对她负面的情绪及时给予疏导,并灌注希望与提供支持,社工充分利用了FYY的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,如女儿的关心,邻居老友的支持,政府养老政策的覆盖等,使得FYY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资源,打消其寻短见的念头。

谈到兴起处,FYY不由自主的说起她每天晚上都要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才睡觉这事情,虽然不能听懂普通话,看多了也知道国家领导人是习主席,也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国家领导者,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,人民生活越来越好,像这样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不至于会饿死。国家对弱势人群政策支持也成为FYY一直坚强的一种力量。

叙事的疗愈性,叙事是一种自我探究和疗愈的过程。引导FYY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,让重拾过去,重新认识自己,肯定自己。这一过程是回忆面对人生挑战所取得的胜利,是拿过去的经验解决当前的问题,通过让老人回忆以前经济拮据的时候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,让她树立信心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上的问题,激发主动解决问题的主动性,恢复老人的自信。

健康需求方面,社工根据FYY的身体情况链接医疗志愿机构,每月一次上门老人提供义诊保健服务,对医疗保健方面的药品免费配备给老人使用,不仅让老人在身体上得到必要的医疗保障服务,在心理上更是感受到社会的其关爱;另一方面而言也减轻了其女儿的经济压力与照料压力。

搭建社会支持网络,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,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,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。社工联结社会志愿者定期每月上门探访服务,陪老人拉拉家常,一方面为老人提供心理支持、情感支持、情绪支持;另一方面提供些生活的照料,可根据老人家的意愿可以为其进行居家清洁服务,如整理灶台边的柴火,清洁房前屋后的垃圾,杂草的清除等。

服务评估与反思

社工在服务中,通过与FYY面谈、直接关爱服务,让老人的负面情绪有所缓解,情绪稳定,心态积极。在健康需求方面,链接医生上门义诊服务,为她控制病情;免去医疗费用,直接的节省日常所需的医药费用。在家务负担方面,社工联动志愿者定期、不定期的上门服务,直接减轻老人的家务负责;同时,增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。

农村高龄老人面临的困境较为复杂,农村生活基本以种地为主,以维持生计,高龄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,面临的是生计链发生断裂,自身生计出现问题,负担便转子女或是老人独自承受,最后家属及个体无法承受现实生活压力时,担子便转向了国家。农村养老大多数是分散居家养老模式,独居老人、空巢老人在情感上易感到孤独,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。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介入,成为农村老人服务短板的补充。


·· 精选文章 ··


社工心声

社工实务

个案工作

社工考试

社工考研

社工漫画

社工

社工书屋

社工时讯

资源链接

专业工具

一米阳光


成为会员

福利多多

今天

11/18 星期日

/稿

等你来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